杭州乐居网 资讯中心 人物观点

正文

未竟的道路——都市游牧
来源:杭州房叔2023-01-28 09:25:39
摘要
在都市的水泥丛林里游牧,不在乎老无所依,遑论居有定所。

| PART 1 |

春节期间,得空写些“闲言片语”。

想写这篇推文,起于地产行业过去这一年,身处其中,有许多感触。

2022开年至今,许许多多笔者熟知的优秀行业人在去年离职、跳槽、转行、提前退休甚至出国,从前端投拓、前策、设计、土木、园林到后端的营销、室内设计、装修都有,他们中的很多人才华横溢,但对现实无能为力;

有赖于各种“砖家”的天上人发言和挤牙膏式的调控政策,大多数民众对房地产有复杂纠结的恶感是多多少少的,就像唐僧在你耳边说了一年“赶紧去买房”,是个人都烦,哪怕是有真眼界的富人也难说如今的90%产品的房价对得起它的品质,更遑论延期交付、减配甚至烂尾的。

于是,身边的亲人朋友开始问我一个问题:房地产走到今天的局面,还有多少未来?

在一个房产品质、卖地收入全国第二的城市,被生活在这30年、40年的人问这个问题,多少令人五味杂陈,也确实说明了老百姓对地产缺乏信心,有识之人也明辨,确实,这个行业在土地财政玩了近30年的当今,到了转型的节点。


今日推文,回答这个问题。

| PART 2 |

有,仅是眼前就有两条,只是走出舒适区的人太少,有些开发商在做,但大部分愿意赚慢钱的人不多,且听分解。

2022,注定是房地产陷入泥淖的一年,但从未来评价今天,历史书上也不会给地产这个经济局部留下只言片语,而是大概率留下两个注脚:防疫转向,人口拐点。

前者更多是短期突发事件,后者则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

国家统计局1.17答记者问,宣布全国总人口负增长“85”万,鸡贼地将抽样结点定在2022年11.1前,这个下滑率比去年疫情管控放开前基本持平,而12月放开管控,我们都清楚,总人口净负150多万是乐观数字;

▲人口结构图日本1996 vs中国2022

据估算,中国人口2035年超60岁老人占比将超30%,发达城市更加严峻,杭州毫无疑问置身其中,升到32-35%的老龄化率都不足为怪,作为参考,日本近年为40%略多。

▲中国100年两性人口变化及保守预计模型

掐指一算,也就12年了,你以为那些“玻璃房”高大新城是杭州的明天,实际那些亮晶晶的楼群盖完地铁开了没几年,刚热闹起来,城区已是1/3老年人口,20-60青壮年劳动力不足50%才是更直接的现实;

届时,改善+豪宅全算上,这里又有多少新增的住房需求能达到在杭州买一套“投资兼顾居住品质”好房子的价格门槛?

大胆说句实话,杭州能再填满两个百万级常驻人口的新城已是优秀,规划什么的,以前很重要,以后当图纸看看信息就好,形势比人强,东京、新加坡、纽约、柏林都解决不了的问题,摸石头过河也解决不了。

作为房地产的最底层最长期的支撑,城市化人口和健康的社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极端趋势,在后十年的退休潮会逼着行业需要着眼新环境转型,房地产到了要走出舒适区,实实在在应对城市化放缓的城市的时候了——

从玩“地和产”的金融游戏里,该回到用心做“房”这个实体支柱产业,回到生活品质之城年代的行业生态,才是健康长久且平稳着陆的正道。“极速少子高龄化”的社会背景下,就鲜明藏着两条,一条为老,一条为少。

本篇就为年轻人写,名为“都市游牧”。

| PART 3 |

都市游牧,来自于日本的90年代,这一代出生的人从小见证了父辈在地产泡沫崩溃中一夜返贫,搭上人生还债的一生;

由于整个国家处在泡沫经济崩溃的环境里,丧、犬儒、逃避、宽松思潮横行,平成一代人对房产和杠杆有着深深的质疑,质疑权威要求人民一生奋斗还债的意义,这也是日本的宏观杠杆率主体是政府而非居民的重要原因,说白了,除了提升消费税,很难将债务转到民众头上。

在时代巨大的幻灭感里,平成一代将“家”与“房子”的关联剥离,选择在都市中租房、买小房子,通过最低程度的简单劳动、降低欲望度过自己的人生,“居无定所”,“在城市里飘着”过一生,因而“游牧”,这失去三十年的一代人,也被叫作“平成废柴”。

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外化体现,这种思潮兴起时,动漫主角从“热血小子”变为了“懦弱被动”,建筑思潮从厚重、永恒、五光十色变成了“纯白”、“浮游”、“无积质”、“透明”,城市建商死了9/10,剩下的大手企业全面转向“租赁服务”、“都市更新改造”、“小型房屋开发”等等;

很多人说日本经济丧失三十年,笔者则更倾向于是一代人的野心、希望、预期、价值感、意义感丧失了,大前研一总结得很好——“丧失大志的时代”。

我国还不至于如此,但期许年轻人无止境地最终为地产泡沫买单,当转移债务的接盘韭菜,无疑是极不公平的,努力没有获得感是很可怕的事情,无论软和硬着陆都是一把沉重的枷锁,如今年轻人正借着结婚率、出生率在反向叩问“夜壶”经济的发展轨迹。

时常听身边的40、50岁的中年朋友说起年轻人现在是难,但没办法,地产泡沫不能崩溃,崩溃了经济就完啦,大家都不好过;

笔者心想,真是没做过田野调查,现在在城市买不起房的年轻人,大量的心态反而是这样的:既得利益者站着说话不腰疼,当然是崩溃好,我还能比现在惨到哪里去?要么卷死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被迫“毕业”,大家都完蛋至少我更年轻。

不提倡这种激进的思想,但显然青年一代人展现出的对土地财政、地产经济的不满,已经上升到国家保民生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,近两年双轨制、租赁房、共有产权房、职住平衡的大力投入也正是这种关照的产物。

大政策、大战略去往并长期坚持的地方,永远藏着机遇。

把鸽子笼堆材料做大面积能难到哪里去,能体现行业进步吗?既然地价下不去,就把双轨制另一轨做好,实实在在做点诸如45-60㎡的小户型好房子出来,为都市游牧的年轻人专门打造安居乐业的社区。

| PART 4 |

随着城市骨架延展,多中心逐渐成熟导致老城区年轻人口外流严重,同时高房价、大户型与年轻世代1-2人为单元的原子化家庭结构与预算并不匹配,因应“个体时代”的现代城市和住宅,需要给年轻人提供“小、精美、社区感、便宜”的产品形态;

因生活方式趋同,选择一种有品质的群居生活,但同时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葆有个人的独立空间,是因应年轻个体大都市住房问题的最优解。

私以为,这也是公寓、长租房、人才房、共有产权房、职住平衡这些五花八门产品最需要着力的方向,别再在规则和资格玩得五花八门,产品上草坪插筷子楼,房子又丑又远又不用心做;

举个案例吧,2019年,建筑师青山周平提出“400盒子的社区城市”,利用城市中大量空置厂房、写字楼、商铺这一现实,通过改造把他们衍化成适合居住的空间,并在其间嵌入各种形态、不满6平米的盒子,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自由链接,形成一种新型的群居生活。

厨房、卫生间、淋浴间、洗衣间这些生活功能安排在盒子之外的公共空间之中,盒子之外的区域可以自由摆放餐桌餐椅、沙发,化身公用的餐厅、起居室、视听娱乐室。

盒子里可以满足基本的私密需要,可以睡觉、读书、存储等,并且设置可以随时与外界沟通的窗户满足通风、交流,屋顶也安排成敞开式或者半敞开式,这样不至于让人生活在其中有一种压迫、窒息感。

为了方便柜门的开启,有些书柜、储藏柜的门设在盒子外部,经过加锁处理就可以满足私密要求。

该项目现实已在泉州厂房落地,说得直白点,就是厂房、写字楼工装修一下塞一些工厂预制化的居住单元,给个双钥匙。

把保障轨住房做成符合年轻人生活形态的高品质“年轻社区”,又让老城重构活力其实并不难,成本也不会很高,关键在心态,是当韭菜还是当这座城市的新生力军?

某种程度上厚黑一点说,保障房做得越棒,商品房“人为制造稀缺”就越难,地就更难卖,这恐怕才是“双轨制”提出多年,迟迟没发展起来的主因。

| PART 5 |

房地产当然还有未来,只是房、地、产从来都是三件事,需要呼唤一个“言行一致”的良性发展环境,口头促实体心里惦记金融,说着为民盖房实则卖地和还债。

以人为本而非以钱为本,否则,无论着陆是硬是软,都在透支着不堪重负的年轻人对中国经济未来正向的期许。

在都市的水泥丛林里游牧,不在乎老无所依,遑论居有定所。

标签: 房地产 地产 房子
重要提示:本页面内容,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,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。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,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,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。商品房预售须取得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》,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。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,均指建筑面积。

楼盘点评

    暂无评论, 您可以发起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