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乐居网 资讯中心 焦点解读

正文

救市的悖论 | 房叔说No.436
来源:杭州房叔2022-04-15 08:10:49

  | PART 1 |

  号外!号外!放开啦!放开啦!

  继“福州、郑州、绵阳、衢州...”之后,长三角核心城市楼市松绑也出手了;

  房叔公号周末刚发完问答:杭州需关注同级头部城市对限购政策的调整,这就来了。

  苏州悄悄地将“二手房限售年限从五年下调到三年、首套房贷利率降到约4.7%,二套降到5.4%”;

  紧接着,南京的“六合区”加入“溧水、高淳”的队列,目前该三区外地户籍购房者从落户一年可直接认购一套;

  笔者找来读了一下,实在谈不上多猛,苏州原本的利率太高适当回调,六合区不在核心五区里,到南京市中心的距离都接近马鞍山了,和杭州对临安不限的道理如出一辙。

  就在4月12日,海大富也跟进了,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在官网发布的《关于优化调整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操作口径的通知》显示放松了人才购房的限制政策:

  一、2022年重点支持单位中工作人才,在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,缩短为3个月或6个月。

  二、原《购房资格确认函》调整为《临港片区人才住房政策认定函》,有效期由原6个月调整为12个月。

  临港在哪呢?如图,坐船去嵊泗比到上海市区说不定谁先到。

  这些政策的力度,特别像妈妈催娃做数学作业,娃只做了选择题,后面的填空、应用题一字没动,交个差,兴趣缺缺。

  尽管如此,长三角进场,确实是拉开了高能级城市圈“救市”的序幕,

  夹在两种声音之间的老百姓,无论是想买的还是想卖的,当下都有些懵,唱空和唱多的打擂台,市场观望情绪浓厚,好像不太顺利。

  为什么不太顺利?今天推文的主题,就说“救市”。

  | PART 2 |

  笔者是个理工男,没有根据的情绪和没有逻辑的道理对我来说半斤八两,本文就做个简单的本格推理,站在不同立场,猜测这次救市的效果。

  第一个问题:2022,救市进行时,特别是救楼市,目的是什么?

  上到中央开年经济报告,下到地方是否放水、调整限购限售,大家都心知肚明,终极目的——稳经济。

  “稳经济”究竟稳什么?这三个字实在笼统,换算成GDP5.5%的目标让它更具体一些;

  数字,还是不够直观,再往前代入公式:每1%的GDP增长带动100w+人的就业;

  这个数字在2017年社保部长解读是190-200w,去年这个数字估算是130w,无论具体是多大,2022稳经济这三个字,直接关系到至少600-700w左右公民就业,事关百万级的民生,这一定是最重要的内涵;

  当然,稳汇率稳通胀也是很重要,但这不是一方决定的,尤其要随漂亮国起舞。

  因此,第一个问题的答案:救市最主要的目的是带动就业。

  继续追问,第二个问题:救市靠什么带动就业。

  保证经济增速,今年靠疫情下疲软的消费肯定没戏,出口数据去年已是爆发,今年随着海外各国的防疫躺平,出口数据会出现正常的回落;

  三驾马车休息俩,答案显而易见——大基建。

  而大基建的布局中,为了实现大幅拉动经济增速和就业,不可能主要投资钢铁、玻璃、混凝土、电解金属这些过剩产能;

  一定是较新、有爆发可能、适应未来低碳、高质量发展且能让企业有一定利润率、中国有话语权的行业。

  还能是哪些?新基建、新智造、新动能、新材料、5G、医药、智慧农业...超前布局十四五的重大项目、加快都市圈的进程。

  一听这些行业名,听不懂是吧?这就对了,所以这些行业的机会只可能留给年轻人以及跨界人才,不然怎么叫创造就业?

  这些一二产、二三产混合的各行业,是最有操作性实现增长的,也符合年轻人提高待遇的就业期望,央视7套经常放。

  “传统制造业没钱又辛苦,不如送外卖、开滴滴。”是当下真实的社会现状。

  所以,第二个问题的答案:救市靠投资新型的各类基建项目,给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。

  继续追问,第三个问题:那么,钱从哪里来?

  央妈要给一部分,降准说话就来,但降息难,漂亮国的国债利率已经和中国倒挂;

▲美国近期国债利率长短期全面跑赢我国

  地方上,财政补血,除了税收,还得是支柱产业房地产,卖地收入。

  地价不能太低,要收钱嘛;要考虑开发商接得住,有利润,在新房限价、土地容积率乃至局部的土地性质(譬如滨江商改住)上都可以调整;老百姓要接得起,背得动几百万的杠杆。

  第四个问题:高价的新房市场,扛得动高杠杆的这部分购房者是谁?

  2022年楼市的主角,无论是追求更好的学区、更大的面积、更好的通勤条件,图改善的购房者是这一波救市的关键,这也是非普涨时代的必然。

  可是,改善改善,顾名思义,就是要把一般的房子处理掉,换好房子;

  但房东不能低价卖,因为卖低了够不上新房首付的门槛,更够不上前些年优质次新房的价格,而且低卖高接的逆操作心态极坏,毕竟轻松拿出几百万现金储蓄的客户还是小比例。

  第五个问题:谁为改善购房者淘汰的旧房子买单?

  还是年轻人。

  救市,救的最多的是年轻人的就业,代价同样要年轻人付,似乎也合理。

▲主要城市二手挂牌量,数据来自链家

  但好像,如今的年轻人躺平情绪浓烈,旧房子难卖,大家都挤去摇新房,截止到2022年3月,各大城市高企的二手房挂牌总量就很说明问题。

  | PART 3 |

  单开一部分写本文的题眼,紧接上文的第六个问题:年轻人不愿意接盘的症结在哪里?

  答:因为救市,吃到红利的人,和付出代价的人,不是同一批人。

  新基建、新智造、新动能、新材料、5G、智慧农业、医药...笔者不说什么,你大概也能理解这些国家布局和需要发力的行业前景不错、收入不菲。

  这需要人才,而且年轻,但这些年轻人在基建布局时还在学校,还在海外留学,在跟着教授做项目,而且越是有门槛的行业,就业的需求越低,因为实体的高精尖,自动化程度高是必然的。

  如果他们毕业了可以先接盘老房子,收入稳步增长,过7、8年再改善,现金流足房子出租也不是大问题,因为在风口上,收入的猛增跑赢了老房子的贬值,一切自解,这和10来年前的互联网如出一辙;

  可惜没有如果。

  要付代价的是万万千千的普通年轻人,没有那么高的收入甚至还没找到工作或者失业了,没有跟上时代的学历和技能,没有优渥的家底;

  前些年政策收紧,他们好不容易落户在大城市几年,眼见着有一些社保,一些积分,得到了购房资格,当然不甘心买老破小、不涨价的房子、会贬值的房子,也理应不甘心;

  都走到这里了,一个工作了若干年的年轻人,反正无论如何都要背高杠杆,为什么不买性价比更好的新房?

  接盘一个预期不明朗甚至很大概率跑输大盘的老房子,靠理性说不通;

  靠丈母娘的要求?丈母娘有理性的话也不希望女儿的婚房跑输大盘,过了7、8年房子一卖,两夫妻加上工资一合计,改善无望。

  普涨时代,年轻人可以付这个代价,具体的推演笔者在(归根究底,房价为何不能高也不能低,只能稳?| 房叔说No.341)写过;

  但如今不同,设身处地,真实的世界里,一定是两方4个老人想方设法让子女也去够优质的新房,这也是很多城市卡住的环节——刚需不敢碰,刚改没卖房。

  为了国家的未来,要发展;为了发展,国家的未来们掏空了在负债;发展完了,吃到红利的还不是负债的人,这是救市最大的悖论。

  年轻人自然会问:我能躺平吗?

  | PART 4 |

  卷得动的还在卷,卷不动的真躺了。

  国家统计局去年年末的数据,16-24岁青年失业率为14.3%,如果是20-24岁,这个数字超过20%;

  2022年,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1076万,比上年增长167万人,再加上80万海归留学生,百万考研失利党,百万考编落选者,就业形势的严峻可想而知。

  2022国考报名人数200万,考研报名人数450万,教资报名人数900万...

  不需要笔者找数据,我相信读者身边随便都能听到连年骇人的国考报名人数、录取分数、考研人数、录取分数;

  再去杭州任意一所重点优高的招聘栏看看,哪怕是分校,学历要求都高得吓人;

  国家统计局公布,2022年中国灵活就业者已达2亿人,其中从事编程、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300多万人,较2020年增加3倍;

  两亿人灵活就业,当然其中有相对成功的技术外包、小摊小贩、头部主播、版型模特等等,但笔者不说你也应该明白其中有多少是“被动灵活”,大部分还是如身边的滴滴司机、外卖小哥、外出务工这样的收入不高的群体。

  我们总说中国未来还有三亿农民进城,城镇化率65%距离70%以上的发达国家平均线还有不少的距离,有人就有旺盛的购买力......

  工作都没有,哪来的现金流?有工作的,有老有小,背的起多高的杠杆?失了业的,断供怎么办?

 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,关心的是今天菜又贵了、明天要起早干活、孩子连高中都考不上、找一份5-6k的工作,除了房租还有钱吃饭。

  这是被视作救市的最后买单人,万万千千沉默的大多数。

  | PART 5 |

  如果你没理解笔者说的故事,可以垂询身边来自东北的朋友,他们的父母有许多来自当年的厂区,作为共和国的长子,历经过整个昏黄的90年代;

  历史的转型期,代价,由特定的一代人、一部分人承担,但红利并不属于他们。

  从居民部门背上了超高杠杆、透支了未来消费的那天起,瘸腿的发展模式就注定会有必然的这一天。

  联想到持续发声的“房住不炒”、“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手段”、“全面放开二胎”等等政策,至少到目前为止,笔者看到的是国家扭转上述困境的布局、方向,以及决心。

  如果这种决心不动摇,在很多人热烈期盼限购全面松绑、市场重现“2015行情”的背后,或许需要换一个角度思考:

  这种“微调型松绑”,是否意味着“利好出来反是利空”?

  至少,在没有一个头部城市真正意义上全面松绑的今天,讨论杭州限购松绑似乎为时尚早。

  试想,即使杭州因城施策跟进微调,就会扭转85新政后的整体市场?

  难局之下先求稳。

重要提示:本页面内容,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,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。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,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,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。商品房预售须取得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》,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。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,均指建筑面积。

楼盘点评

    暂无评论, 您可以发起评论